新北市上月發生一對國中小情侶墜樓事件,引發社會討論。根據教育部統計資料顯示,近年來校園安全意外事件中,學生自殺及自傷案件數明顯攀升,103學年逾千件,105學年創下新高,達1089件,並長期位居校安意外排名第四,比食物中毒、溺水發生機率還高。
教育部91年起成立「校園安全暨災害防救通報處理中心」,實施校務人員24小時值勤制度,並制定校安通報作業要點,盼在第一時間發現及處置學生的安全狀況,將傷害減至最低。根據教育部資料顯示,校園安全意外事件發生件數中,學生自殺、自傷件數近年來不減反增,98學年度時僅333件,101學年度飆升至790件,105學年度已達1089件、1155人次。
分析整體校安意外狀況,最常發生的是校外交通事故,占整體3成;其次為其他意外及運動或遊戲所造成事故,約各占1/4;但從98年度起,學生自殺及自傷案件已位居校安意外第四名。
進一步分析後發現,各學制學生自殺、自傷人數都成長,101學年度時大專校院有162件、高中職為299件、國中為254件,國小則是75件。到了105學年度,大專校院件數躍升至259件,高中職也有384件,國中為400件,國小則攀升至112件。件數最多集中在國高中,並以國中生成長幅度近6成最多。
教育部國教署學務校安組組長林良慶指出,造成學生自殺的原因多元且複雜,很難以單一面向解釋,但大多與家庭、同儕之間的摩擦有關。
林良慶指出,教育部近年極力在校園推動自殺防治觀念,並在課程中納入生命教育,學生如有異狀,學校必須主動介入輔導。為充實輔導人力,教育部106年度起分15年補足國小2800名輔導師資;國中則以9年為期,分批補足600多人,盼減緩學生輕生情形。
資料來源:聯合新聞